习惯性流产 中医调理有妙方

习惯性流产 中医调理有妙方

性习惯流产的定义
在传统定义上,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千克,且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即为习惯性流产。自然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前者称早期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者称晚期流产,但根据美国生殖医学会(ASRM)的定义,连续2次或以上的流产就称为习惯性流产。


流产概率会随着年龄提高而增加,一般年轻妇女即有15〜20%的流产率,但是到40岁可能有高达30%的流产概率。年龄愈大,卵子的品质相对就会比较差,形成的胚胎有染色体异常或基因异常的机会也比较高,但若连续2次以上的流产,就可能有合并其他原因。

习惯性流产的原因
习惯性流产的引起原因为何?陈怡如说,根据临床统计,有20%的原因是免疫功能异常,如母胎之间的免疫调节异常,自身或同种抗体导致的免疫损伤,均与流产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有15〜20%来自于子宫因素,例如:子宫畸形,子宫腔粘连,子宫颈重度裂伤,子宫颈内口松弛,子宫肌瘤等,这些因素会影响胚胎着床和发育,因而导致不孕及流产;有8〜15%是内分泌因素,怀孕早期自然流产的常见原因如黄体功能不全,以及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妇科内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紊乱,严重糖尿病也会引起反复的自然流产。

还有些妇女由于存在先天或后天凝血机制障碍,使得她们的血液凝固过快,在妊娠以后,这些妇女约3〜4%胎盘血管容易有血栓形成,堵塞胎盘的血循环,造成胚胎缺血而死亡,称为血栓前状态;其他包括遗传基因缺陷约2〜8%,感染因素约3〜4%。

另外,身体的系统性疾病如严重贫血或心力衰竭、慢性肾炎或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高度劳动,以及长期接触化学因子(如镉、有机汞、铅等重金属及麻醉气体、烟草等)或物理因子(如电离辐射、X线等放射性物质、电脑手机辐射、杂讯、高温),亦会导致习惯性流产。

中医观点与治疗
从中医观点,习惯性流产在中医谓之滑胎,系指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也称为屡孕屡堕或数堕胎。中医将此病因分为先天与后天:
先天:古人曰“胞脉者系于肾”、“肾藏精,主生殖。”,先天肾气不足,导致肾精肾气匮乏,以致冲任虚衰,胎失所养,胎结不实。
后天:包括孕后房室不节导致肾精肾气匮乏;饮食失节导致脾胃后天之本虚损,气血化生不足;情志失调触动肝火则肝不藏血或肝火触动相火,热灼胞胎而伤精,胎失濡养,过于劳动耗伤气血,胎失濡养;孕期感染,接触毒物等易引起邪毒侵犯胞中,损伤胎元。

中医在治疗上,也针对不同病因与病机分型治疗,临床上可分为4种型:
1. 脾肾两虚型
常见于黄体功能缺乏的妇女,患者呈现出肢冷畏寒、头晕、小便频数、小腹坠胀、腰痛等症状,常用方药为补中益气汤合寿胎丸加减。
2. 脾胃虚损型
常见于黄体功能不全、早期妊娠伴甲状腺功能缺乏的孕妇,易出现乏力、疲困、虚弱、面色苍白、少腹坠胀、妊娠早期出血,常用方药为泰山磐石散加减、十全大补汤加减。
3. 肾虚血瘀型
常见于免疫系统紊乱,且抗磷脂抗体检测为阳性,易出现疲倦、乏力、腹痛、腰酸,患者脉细沉、舌质红且存在瘀点,此时常用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加减
4. 阴虚血热型
常见于抗精子抗体、抗透明抗体检验呈阳性,其巨噬细胞的含量显著增高,易出现发热、烦躁、腹痛腹胀、便秘、皮肤瘙痒、舌尖红苔少等症状,此时多选用一贯煎合左归丸加减。

整体来说,习惯性流产最重要在于调补脾肾。因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充足与成功妊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化功能正常是女性妊娠所需营养物质供给的保证,所以调补脾肾对于准备怀孕的妇女,尤其是有流产病史的妇女至关重要。

食疗与饮食的建议
在食疗上可多食杜仲、桑寄生、菟丝子等性味较平和,且有滋补肝肾作用的药膳。在饮食上,则可多补充富含锌(如牡蛎、蛤蛎、贝壳类等)与维他命E(如核桃、杏仁、腰果等坚果类,以及麻油、花生油、玉米油、小麦胚芽油等植物油)的食物。在禁忌上,最重要是不吃冰冷、寒凉性饮食,如各类冰品、瓜类蔬果(西瓜、香瓜、苦瓜、黄瓜、丝瓜、冬瓜等)、柚类(柚子、葡萄柚、橘子等)、白萝卜、空心菜、苋菜、绿豆芽、芹菜、莴苣、芥菜、茄子等。

日常特别注意事项
除了在食疗与饮食的建议之外,还要注意下列事项:
1.男女双方均要忌烟,酒
2.要劳逸适度,不加班熬夜
3.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
4.孕期前3个月避免性行为。
5.怀孕前3个月要持续服药以巩固胎元。
6.尽量不要在外感,腹泻等疾病感染状况下怀孕。
7.若为免疫性习惯性流媒,应定期追踪体内抗体浓度
。8.再次怀孕前务必详细检查以找出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9.流产后应至少休息调理3个月以上,再做怀孕的准备
10.女方若有微量元素缺乏者,如缺铁,铜,钙,锌等应
及时补充11.排卵前后,孕期不要随意服药,必需服药者,要经医妇医指导。

2017-05-30 / by / in
Comments

Comments are closed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