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食物舒压未必是坏事

用食物舒压未必是坏事

我们都和食物有种情绪上的连结关系,这是人性的一部分。情绪性进食是利用食物让自己心情变好的一种行为。人们吃东西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理性饥饿感而已,也会利用食物来满足我们的情感所需。

一般来说,情绪性进食反映了压力或孤独感等负面情绪,而不是像快乐这样的正面情绪。这是我们一出生就学习到的习惯,在婴儿时期,我们的初次进食或喂食体验和父母的拥抱相互连结,所以我们开始把食物与安慰及安全感划上等号;这些早期经验塑造了我们对于食物和情绪之间关系的理解。

你在情绪性进食吗?

如何得知自己正在情绪性进食?以下列举几项你或许体验过的方式:

1. 情绪性饥饿感来得突然,不会慢慢累积;感觉就像急需抓痒的痒感。

2. 你会渴望吃特定食物,像是披萨或巧克力。

3. 吃东西吃得心不在焉,即使没有让你分心的事物也会这样。

4.  你真的很想吃东西,即使你现在感到充分的饱足感。

5. 情绪性饥饿感通常会让你感到后悔、羞耻或有罪恶感。

但这些并非绝对正确的规则;如果你正专心于工作或正在看最爱的乐团表演,生理性饥饿感有时也会突然汹涌而来。你偶尔也会对特定食物有所渴望,因为你的身体知道它想要什么样的养分;你可能会在晚餐后仍想吃些点心,因为这是你培养出来的习惯,而且也有各种其他原因让你在吃东西后会怀有罪恶感。(当然,有罪恶感不该是吃东西后的正常反应!)然而,这些例子还是可以作为参考的准则,让你了解情绪性进食和因生理性饥饿感而进食之间有何不同。

情绪性进食可以纾解压力、孤独

情绪性进食的名声向来不太好,会被视为软弱、缺乏意志力或无法“控制情绪”。

但我认为我们不应这样随便地排斥情绪性进食,反而应该进一步了解背后来源和机制。毕竟,我们的心理及情绪健康和我们的生理健康一样重要。

就算不说,我想大家也都清楚,快乐对我们的健康十分重要。如果我们很健康,更有可能会感到快乐;反过来也是如此,快乐对我们的健康也有着重要影响。

你越快乐,代表健康的时间就有可能持续得更久。根据科学文献显示,不快乐通常和未来罹患心血管疾病、中风、自杀和早逝的概率有着强烈关联。快乐的人活得更久,也拥有较为强壮的免疫系统、循环系统及内分泌(荷尔蒙)系统;举例来说,快乐的人比较不容易感冒,即使感冒也能较快康复。

食物在我们的快乐与心理健康状态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回想上一次你感到悲伤、快乐、有压力或孤单的时候,我敢打赌,其中一定有食物的身影。食物能影响我们的心情,而我们的心情也会影响食物的选择。了解食物会对心情造成怎么样的影响,能帮助我们变得更快乐、更健康。

更为人熟知的一个例子就是“安慰食物”(comfort food):这是一种能同时满足情绪和生理所需的食物。安慰食物的存在很合理。每个人所认定的安慰食物各有不同,这要依我们的成长背景、文化以及成长过程的经历而定;但所有安慰食物的相同之处,就是对我们情绪状态所带来的影响。食物能够帮助我们减轻压力、孤独、愤怒和忧惧等负面情绪。

摘自《不节食更健康》 时报出版

2020-05-12 / by / i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