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20-05-12 / 690

中国 传统 文化 历史/传统文化有哪些/神传文化 故事

治国大道之十二:道德真鉴

李道真

 

十二、道德真鉴

前文列举了一些事例说明了相生相克的关系,但是所列举的只是最典型、最简单的特例。现实中的相生相克关系是极复杂的,不是简单的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是万事万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全息联系。天地万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万事万物都在相生相克之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张巨大的网,牵一发而动全身。网进去的就逃不出,成为这张网的一部分,在其间轮回转灭。历史上别说凡人,连神仙都不敢随便触动这张网,过去神仙进入人世间,事事都要讲机缘,乘天意。世缘未了,机缘不到,绝不敢强为,一旦触动被网进去,自身都解脱不了。

《周易》所彰显的,其实也是中庸之理,只是凡人看不明白。《周易》是一部天书密码,记录的是天象与人间的对应关系。大道生出天地万物,天象生出地理与人文,《周易》记录了大道生天地万物的过程,记录了天地万物在成住坏灭中轮回的整个过程。看穿了《周易》,就会从中找出一条路,使万物立于不败,这条路就是中庸,这就是《周易》的精髓所在。中华文化太伟大了,是普天众神传授给人类的,为宇宙在最特殊的时刻所有,凝聚了整个宇宙的精华,漫天神佛都为之惊叹,唯独凡人不知。

自然万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实在太复杂了。前面只是为了便于理解,而举了最简单的特例,将其从自然万物的关系网中单独拎了出来。万事万物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由相生相克关联着,形成一张全息的巨网,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里再拿道德来举个例子。当天下都位于道中时,根本没有德。天下偏离了大道后,才产生了德,德是依据大道而建立的有形标准,唯道是从就是德。刚开始时,人类偏离大道还不严重,所以德非常简单。随着人类偏离大道越来越严重,私欲越来越多,德便越生越多,建立的越来越复杂、完备,分出许许多多的类别,比如: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恭、顺、贞、节、廉、俭……

这所有的德都是同源而生的,之间都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交错相连,形成一张大网。比如:

仁的内涵有对天地万物的爱护,而对天地万物最大的爱护,就是使一切回归大道,达到最和谐完美的状态,从此没有痛苦,没有灾害。

义的内涵是对道的遵循与捍卫。

从这里可以看出,仁能生出义,义也能生出仁。同理,仁、义又能生出礼、智、信、忠、孝……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一张全息的关系网,不是简单的二者之间关系,动了其中一个,就可能牵动了整体。

比如仁过了度,超出了原则,那么就会产生恶,就会损害整体,克其它的德。如若对十恶不赦之徒也讲仁,对破坏大道、损害万物的邪恶行为也讲仁,那么仁就失去了法度与边界,成了恶,成了保护纵容邪恶、损害万物的工具,就克损了所有的德。

同理,守信过了头,信守邪恶的承诺,也变成恶。忠过了度,忠于无道,也是恶。其它任何的德过了头,失去原则,都是如此。

真正的德,是以大道为核心、为准则,若偏离了大道,虽然它还叫这个名字,但已不再是德。所以守德,必须持中庸,中庸之德才是真正的德。

何谓中庸之德,笔者提出一个标准,就是:大道为宗,德不相害。

即以大道为宗旨,与整体的德都不相冲,不相害。

所有的德都在相生相克中,形成了一张关系网,成为一个整体。必须把任何一个德都置入整体关系网中去衡量,才能不失度,维持整体的平衡,不偏离大道。若将任何一个德孤立拿出来看待,则会造成失度,打破整体平衡。

有时在整体中,也会形成两德相冲的情况。比如忠与孝不能两全,这时就应取大道、舍小道,选择忠而舍弃孝。再比如忠君与捍卫天道发生冲突,就必须取天道,而舍弃忠君,这也是遵循大道为宗的原则。

这就像人体一样,五脏六腑,筋骨皮肉、经脉穴位等诸多结构共同构成了人体,它们是全息一体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任何一个器官都无法独立存在。中医养生,就是注重人体的整体平衡,这样才是健康。如果单独强调某一个器官,将其独立保养,最后将它保养得无比强壮,但是却损害了其它器官,任何一个器官衰竭人体都会死亡,结果这个器官保养得再强壮也是徒劳,反而破坏了人体平衡,跟随着一起毁灭。

这就是笔者提炼出中庸的第三层内涵:自然万物和谐平衡、共生共存、整体升华。

下面举两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下:

古时候有一个尾生抱柱的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鲁国有一名叫尾生的青年,与一女子约定于桥下见面。到了约定时间后,女子迟迟不来,这时河水猛涨,尾生为了信守承诺,死死抱着桥下的柱子不肯离开,最后被河水淹死。

这个典故在历史上很有名,初见于《庄子》,次见于《史记》等,在历代都曾被人称颂,当作信守承诺的道德楷模,并由此发展出两个成语:尾生抱柱、尾生之信。

现在根据中庸“大道为宗、德不相害”的标准来分析一下:

一、孤男寡女相约于桥洞底下见面,本来就是非礼之事,有违礼德。

二、女子到了约定时间没来,固然失约,但会不会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或遇到不可抗力因素等?尾生就这样抱柱而死,他固然没有失信,但他有没有为那女子考虑过?他将陷那女子于背信弃义、无情无义、害人性命的境地,让其如何度过余生?他偏执地成全了自己的信,而没有顾及他人,不能为他人着想,没有宽恕包容之心,有违仁、恕等德性。

三、河水暴涨,尾生完全可以钻出桥洞,跑到桥上,或暂时躲避到附近的高处,即能守着桥,让水淹不到,又可顾及信,无害于其它道德,何乐而不为?为何如此偏执的一味求死?这有违于智。

四、舍生取义、以身殉道是相当了不起的大德行,但必须珍惜生命,绝不能轻贱生命,得衡量死得值不值。若为了大道,为了国家,为了众生的幸福等等而死,那成全了义,死得其所,死得伟大。但尾生仅为了一个女人的过失而死(女子失约),死得轻贱。人生于天地间,不说不珍惜天地神灵的安排与恩赐,至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最起码有违孝德。

根据以上分析,尾生抱柱违背了中庸之道。他单独强调信,一味走极端,损害了整体的德行,偏离了大道。

接着是愚公移山的故事。这个故事见于《列子》,大家都熟悉,所以不赘述,这里只作分析:

只因他家住在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下,就觉得两座大山挡了他的路,让他出门不方便,于是就作出狂妄之举,要移平两座大山。如果仅仅是因为两座大山挡住了他的路,搬个家不行吗?非要移山?照这样,全世界的山岂不都要移平?正如走路的时候,脚上不小心被扎了一根刺,是把刺拔出来,还是把整条腿都砍掉?但按照愚公的思维,脚上被扎了根刺,非但要把腿砍掉,还得把子子孙孙的腿都砍掉,直至无穷尽,这很可怕。

首先,愚公这么做,违背自然之道,破坏生态环境。仅为一己私利而妄图移山填海,在大自然面前狂妄自大,打着改造自然的口号,无知地破坏自然,破坏环境。正如当今中共所为,以致神州大地,满目疮痍,环境毁于一旦。

其次,愚公为一己之利,祸害子孙万代。愚公移山,他自己九十多岁了,搬不动,便命令子孙去干苦力,而且还祸害了邻居小孩。移太行、王屋二山之土石去填渤海,一年才能走一个来回。在别人好心劝阻时,他还执迷不悟,说自己快要死了,移不了山,但会命令他的子孙万代去移,子子孙孙无穷尽,只要不断子绝孙,总有一天要把山移平。幸好愚公只能祸害他一家子孙,这样的人若做了君王,那岂不是世界末日?

最后列子说,愚公执着的精神感动了神灵,结果神灵帮助愚公将二山背到了别处,去挡别人家的路了。这是对神明的亵渎。

老子曰“大智若愚”,列子可能是想表达这个意思,但是层次不够,理解不了道的真义,所以走偏了。

本故事中,所要体现的就是愚公那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愚公是将这德性发挥到极致,任何德性都不怕将它发挥得多极致,关键是必须将它容入整体中去发挥,绝不能孤立出来,偏执的强调。若在整体中,则发挥得越极致越了不起。

如果愚公将他这个德行容入整体德行中整体配合施行,那就太了不起了;如果将这坚忍不拔的精神用在做坏事上,那可就坏到了极致,祸害千年。将任何一个德性孤立出来,那就失去了整体的平衡点,就会偏执而成为恶。

若愚公不是移山填海,而是为山开路,尽自己的残生之力并号召子孙万代,顺着山势地利,在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与自然完美结合,将二山开出一条天路来,即方便天下苍生,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使自然与人更为和谐,岂不是将此德行发挥得完美?这样才可能真正感动天地神明,出现神迹,成就大德。

其实很多事情就差这么一点,为私为我、孤立强调个体、彰扬个性,就会走入极端,成为破坏的一份子。唯有秉持中庸,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很多人认为,中庸就是万事都不能做到极致。其实相反,中庸之道讲求万事都做到极致,达到最完美和谐的状态。关键是必须放入整体中做到极致,而不能孤立出来做到极致,否则就是破坏。将事物孤立出来,其实根本上就是一个“私”字在作怪,这也是天下偏离大道的根本原因。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其实是中庸的智慧。天下万物各不相同,才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如果天下所有东西都变成一模一样的,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那是病毒与癌细胞的发展模式。维持中庸之道,保持整体的和谐,就能维持自然万物的多样性,使万物各不相害,各不相同,世界多姿多彩、无比美好,这就是和而不同。如果孤立的偏执强调某一物,它就会无节度发展,超出自身应有的界限,从而打破万物的平衡,使万物都被它侵害。病毒、癌细胞以及共产党对人类的洗脑,要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做法,就是如此。这样万物的多样性就被破坏,成为同一物,世界也就毁灭了。这就是同而不和。

整体升华

古文献上记载,上古时期,天下都行于大道的时候,人类处于半神的社会状态,自然环境极其美好,到处是奇花异果,仙禽异兽,万物不相伤害,人类行使着超自然的力量。现代人以为这是神话。

当万物都归于道中,维持中庸的时候,就能整体提升,使天地万物整体达到极致美好的状态,人类社会就能处于半神的社会状态,人类就能行使超自然的力量,与天地一体,化育万物。


《中庸》中说:唯有达到天下至纯的无邪的状态,才能显露先天的本性,才能使人的先天本性显露出来。人的先天本性显露出来,才能使万物的先天本性都显露出来。使万物的先天本性都显露出来,人则能与天地一体,行使超自然的能力,协助天地化育万物。

《中庸》中又说:达到至纯的无邪状态,就可以提前知道将来要发生的事,一切都能从自然万物中提前觉察出来,如同神灵一般。

所以天下真能达到中庸,便能使人类与自然万物共同提升,达到极致的和谐美好,成为半神的社会状态。可惜古往今来,不知有谁真正读懂了中庸的内涵。

做帝王可能是人类各行业中最难的事,只有境界最高,站得比万物都高的人才能做万物的王,才能带领万物,将他们引入最美好的归宿。同时,也只有把自己放得最低,放得比天下万物都低的人,才能承载万物,做万物的主宰。这是做一个圣君的基本要求。

治国是一门极大的学问,是远远超出人类智慧的。大道生出万物,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大道。大道是治国的根本,没有这个智慧,是无法懂得治国的。

为什么老子的《道德经》,在浅层次中看,全部是治国的道理,再往高层看,就成了修真成仙的大道?那是因为,做王的过程,就是使自己的境界与智慧不断提升的过程,当达到一个合格的王的标准时,也就是神了,或称为大道真人,这就是古人说的“内圣外王”。

从古到今,都有许多人喊著称王称霸,这其实是无知的表现,如同井底的青蛙,鼓起肚皮,张着大嘴巴,就觉得自己可以吞天一样。真正的王不是一般凡人能做得了的。

 

(未完待续)

部分参考文献:

《春秋纬》

《风俗通义》

《管子・真法篇》

《春秋运斗枢》

《白虎通义》

《帝王世纪》

《列子・黄帝篇》

《淮南子》

《洛书》

《说文解字》

《高士传》

《尚书大传》

《神奇秘谱》

《宋书・符瑞志》

《太平经》

《春秋》

《孟子》

《吕氏春秋》《淮南子》

《新论・王霸第二》

《尚书・禹贡》

《汉书・元帝纪》

《道德经》

《礼记》

《太公六韬》

《左传》

《大学》

《中庸》

《论语》

《后汉书》

《韩非》

《商君书》

《法华文句》《慧琳音义》

(转载:看中国)

治国大道之十二:道德真鉴(图) 【道真专栏】
Item Type : 商品
Features
happy1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why not be the first?
Leave a review
服务: 价格: 环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