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机指南

疫情期间搭乘飞机和计程车需特别注意

在中共病毒(俗称武汉肺炎)持续扩散的情况下,乘坐空间小、密闭性强的交通工具时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安全呢?比如计程车、飞机等其交通工具时,驾驶员如何自我防护?除了戴口罩,还有一些事别漏掉。

乘坐计程车:勿开窗、勤消毒

在未爆发社区感染的国家,除了计程车和飞机之外,公车、地铁(捷运)和火车等大众运输工具仍可以放心搭乘。

计程车因容易载到境外旅客,使司机成了感染中共肺炎的高危险群及高传播群。在日本及台湾都有计程车司机疑因载过国外旅客或从中国返回的人,而被传染中共肺炎。

台湾儿童感染症医学会理事长、台大儿童医院主治医师李秉颖指出,司机如果被感染病毒,车子行驶时又打开车窗,空气由前往后灌,后座者也会陷入高感染风险。因此司机一定要戴好口罩,且不要开窗通风。

他解释,搭车时开窗通风可防范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如炭疽病、结核病,因空气传染的病原会飘浮在空中,通风能让病原飘散。但此次疫情以飞沫传染为主,带着病毒的飞沫不会持续飘浮在空中,通常在1至2公尺内掉落。如果打开车窗,在大量气流带动下,飞沫反而会到处飘,甚致导致口罩受外部气流压力而影响密闭性,减少防护效果。

在没有社区感染且司机戴口罩、车窗没开的情况下,后座乘客可视情况戴口罩。李秉颖指出,生病或刚从疫情高发区回来的人,一定要配戴口罩。

计程车司机除了自己戴口罩,为车子消毒也很重要。因病毒会通过接触传染,如果前一名乘客带有病毒,污染了座椅,下一名乘客就会有感染风险。尤其在航空站排班的计程车司机,容易跟国际旅客接触,更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乘计程车防范感染4要点:

1. 司机无法分辨所载的乘客是什么人,也容易接触来自重疫区的旅客,因此必须全程配戴口罩。

2. 后座乘客如果正生病或刚从重疫区回来,都需要戴口罩。

3. 关闭车窗以防飞沫飘散。

4. 座椅、车门把手、窗户按钮等容易触摸到的地方都要消毒。

搭飞机:戴口罩、手消毒前勿摸脸

随着疫情延烧,很多人不敢搭乘飞机,担心乘客组成复杂,机舱会成为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温床。

李秉颖指出,有3个因素使搭飞机的传染率较其它大众交通工具高:

● 飞机内空调风速较大,可使飞沫传得比较远,感染机会较高。

● 乘客共用的洗手间,因不断触摸会提高接触传染的机会。

● 一大群人长时间待在封闭的机舱内且飞行时间长,如果有一名旅客带有病毒,其他乘客都比较危险。

搭飞机防范感染3要点:

1. 全程戴口罩。

2. 手未消毒前,不要去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3. 随身带干洗手液,上完洗手间、关门后可用干洗手液再次消毒手部。或是以纸巾开、关门,避免直接触摸。

搭乘其它大众交通工具,虽然风险较低,但同样要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小心飞沫传染之余,更应留意接触传染。

《医院感染杂志》(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今年1月发表研究指出,冠状病毒可在门把及扶手等无生命物体上存活长达9天。

手如果摸到停留在物体上的病毒,再触摸到眼睛和口鼻,就会被感染。但人很容易无意识去摸这些部位。《美国感染防控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5年刊登一个观察研究表明,受测者每小时平均用自己的手触摸脸部23次,接触皮肤占56%,接触粘膜占44%,包括口腔36%、鼻子31%和眼睛27%。

前高雄荣民总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崇兰诊所院长蔡宗宏指出,病人和健康的人都戴口罩,已挡下大部分病毒,飞沫传染的机会很小。反而要注意洗手,因为手是最主要的传染媒介。

注:新冠状病毒,也称武汉肺炎病毒,大纪元认为叫“中共病毒”更准确。因该病毒来自中共统治下的中国,更因中共掩盖疫情导致病毒向全世界扩散,并造成全球大流行。

四月 4, 2020 / by / in , , ,
新冠肺炎高风险人群:长者及患有严重慢性疾病的人

由此美国民众提出了有关该病毒的很多问题,特别是公卫专家说长者的感染风险较大。那么多大岁数才算是长者?

CNN整理了读者过去几天提出有关冠状病毒的问题,并征询专家意见。以下是一些最普遍的问题及专家答覆。

「老年人」到底是什么意思?是指多大岁数?
美国医务总监杰罗姆・亚当斯(Jerome Adams)说:「我们现在知道谁的风险大,死于冠状病毒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0岁,而需要接受治疗的确诊患者平均年龄为60岁。」

CDC表示,「长者及患有严重慢性疾病的人,感染武汉肺炎的风险较高。」

传染病专家说,任何60岁以上及有潜在健康问题的人都应尽量避免面对面的接触,以及避开人群密集的场所,例如电影院、购物中心,甚至宗教场所。

搭乘飞机时,如何确保安全?
旅行医学专家理查德・达伍德(Richard Dawood)博士说,不需要担心机舱内的空气,重要的是保持双手清洁,永远要注意自己的双手摆在哪里。

众所周知,机场的扶手、门把手和飞机内的盥洗室把手都很脏。

「旅客可以触摸这些东西」,达伍德说,「前提是双手在触摸脸部或者处理食物之前,千万要记得洗手或消毒手。」

「洗手液效果很好,杀菌湿纸巾也不错,还可以用来擦拭扶手、座椅上的遥控器和托盘台。」他说。

由于飞机机舱内空气不断循环,如果其他乘客生病,会因此得病吗?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说,机舱内空气的流通和过滤方式,会使大多数病毒在飞​​机上不易传播。

目前的商用喷气飞机使机舱中的空气再循环的比例为10%到50%,并且与外面的空气混合。

「再循环空气每小时通过一系列过滤器的次数为20到30次」,CDC说,「此外,空气通常在飞机的特定区域内流通,从而限制了小颗粒气溶胶传播病原体的分布范围。因此,机舱的空气环境不利于大多数传染病的传播。」

不过,CDC建议,尽量避免与任何打喷嚏或咳嗽的人接触,另外,如果感到身体不适,请在咳嗽或打喷嚏时举起手肘,用手肘内侧遮住整个嘴巴和鼻子。

应该避免和中国人、韩国人或意大利人接触吗?
「没有必要避免特定人群」,CDC说,「污名化特定群体及其所居住的社区,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或心理健康,而且会影响应对疫情的效果。」

接触食物会感染冠状病毒吗?
「新型冠状病毒通常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目前尚无证据支持COVID-19的传播与食物有关。」CDC说。

「一般来说,冠状病毒在物体表面上的生存能力较差,因此在室温、冷藏或冷冻情况下经过几天或几周时间运输的食品或包装,传播病毒的风险很低。」CDC说。

计划搭游轮,应该重新预订还是取消?
美国国务院发通告说:「美国公民,特别是有慢性病或其它疾病的人,不要搭乘游轮旅行。」

如果免疫系统较弱,应该取消旅行计划吗?
华盛顿州公卫官员说,免疫功能低的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及其它疾病(如流感)的风险更高,应避免与其他患者接触,这是至关重要的。」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说:「虽然健康的旅行者和免疫力低的旅行者之间的感染率可能没有显著差异,但后者感染后变成重病的风险更大。 」

三月 11, 2020 / by / in , ,
乘坐计程车、飞机等大众交通工具,如何保护好自己?

乘坐计程车、飞机等大众交通工具时,除了戴口罩,留意这些事, 降低传染风险。

乘坐计程车:勿开窗、勤消毒
计程车因容易载到境外旅客,使司机成了感染新冠肺炎的高危险群及高传播群。在日本及台湾都有计程车司机疑因载过国外旅客或从中国返回的人,而被传染新冠病毒。

台湾儿童感染症医学会理事长、台大儿童医院主治医师李秉颖指出,司机如果被感染新冠病毒,车子行驶时又打开车窗,空气由前往后灌,后座者也会陷入高感染风险。因此司机一定要戴好口罩,且不要开窗通风。

他解释,搭车时开窗通风可防范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如炭疽病、结核病,因空气传染的病原会飘浮在空中,通风能让病原飘散。但武汉肺炎以飞沫传染为主,带着病毒的飞沫不会持续飘浮在空中,通常在1至2公尺内掉落。如果打开车窗,在大量气流带动下,飞沫反而会到处飘,什致导致口罩受外部气流压力而影响密闭性,减少防护效果。

在没有社区感染且司机戴口罩、车窗没开的情况下,后座乘客可视情况戴口罩。李秉颖指出,生病或刚从疫情高发区回来的人,一定要配戴口罩。

计程车司机除了自己戴口罩,为车子消毒也很重要。因病毒也会通过接触传染,如果前一名乘客带有病毒,污染了座椅,下一名乘客就会有感染风险。尤其在航空站排班的计程车司机,容易跟国际旅客接触,更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乘计程车防范感染4要点:

1. 司机无法分辨所载的乘客是什么人,也容易接触来自重疫区的旅客,因此必须全程配戴口罩。

2. 后座乘客如果正生病或刚从重疫区回来,都需要戴口罩。

3. 关闭车窗以防飞沫飘散。

4. 座椅、车门把手、窗户按钮等容易触摸到的地方都要消毒。

搭飞机:戴口罩、手消毒前勿摸脸
随新冠疫情延烧,很多人不敢搭乘飞机,担心乘客组成复杂,机舱会成为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温床。

李秉颖指出,有3个因素使搭飞机的传染率较其它大众交通工具高:

● 飞机内空调风速较大,可使飞沫传得比较远,感染机会较高。

● 乘客共用的洗手间,因不断触摸会提高接触传染的机会。

● 一大群人长时间待在封闭的机舱内且飞行时间长,如果有一名旅客带有病毒,其他乘客都比较危险。

搭飞机防范感染3要点:

1. 全程戴口罩。

2. 手未消毒前,不要去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3. 随身带干洗手液,上完洗手间、关门后可用干洗手液再次消毒手部。或是以纸巾开、关门,避免直接触摸。

搭乘其它大众交通工具,虽然风险较低,但同样要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小心飞沫传染之余,更应留意接触传染。

《医院感染杂志》(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今年1月发表研究指出,冠状病毒可在门把及扶手等无生命物体上存活长达9天。

手如果摸到停留在物体上的病毒,再触摸到眼睛和口鼻,就会被感染。但人很容易无意识去摸这些部位。 《美国感染防控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2015年刊登一个观察研究表明,受测者每小时平均用自己的手触摸脸部23次,接触皮肤占56%,接触粘膜占44%,包括口腔36%、鼻子31%和眼睛27%。

前高雄荣民总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崇兰诊所院长蔡宗宏指出,病人和健康的人都戴口罩,已挡下大部分病毒,飞沫传染的机会很小。反而要注意洗手,因为手是最主要的传染媒介。

三月 3, 2020 / by / in , , ,
坐飞机点餐有技巧

飞机上点餐 需要了解哪些技巧呢?

一、吃什么,乘飞机应该点什么?


建议大家在飞机上点餐应该以清淡、蔬菜为主,因蔬菜中含有更多的纤维素及维生素,这些元素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的加快。如果乘客在飞机上血液循环的较慢,就会引起头晕、恶心等多种不适症状,而多食用一些清淡的、蔬菜类的食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从而降低乘机出现的不适感,让乘客更舒心的享受旅程。
乘飞机不应该点什么?英爱尽量少点一些油腻类的食物,特别对于可能出现晕机症状的乘客,油腻类食物要尽量减少。油腻类食物会让身体的负担较重,加之在声音、气压的影响下,乘客可能会因为油腻而出现更为严重的耳鸣、呕吐现象,所以减少油腻类食物可以让自己更舒适的乘机。


二、吃多少
在飞机上点餐还需要注意,不要点太多,不要吃太多,点餐的量可以是平常饭量的一半,因为吃的太饱或者太撑,会加重乘机过程中的不适。
一些乘客乘坐飞机会出现头晕、头疼、恶心、呕吐等现象,而在乘坐其它交通工具时不会出现类似的状况,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因为胃部食物太多,饱腹感增加了身体的负担,加上气压的影响,所以晕机的现象由此加重。

特别提醒:偏重热量高的食物。在飞机上点餐注意充足热量的摄取,尽量点一些热量相对较高的食物,像面包、瘦肉、米饭这些。因乘坐飞机会因气压的变化导致体内热量的消耗比在陆地上更快,所以为了保持体内热量的平衡,可以多食用一些热量好的食物,以免因体内热量消失的太快而出现不适感。特别是在冬季,要注意以高热量食物为主,否则乘客可能会因体内热量消耗太快而出现感冒等不适症状。


总之,乘坐飞机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也不能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饮食的量要注意,食物的种类也要注意,蔬菜、面包、米饭、清淡肉类、牛奶、奶酪等这些是首选,咖啡、油炸等最好不要食用,想要健康饮食、舒适乘机,上面的这些点餐技巧您需要知道。

特别是那些有过相关病史的老年人更是要小心自己的健康。此外携带药物时可以选择液体药物,但要在登记之前像安检以及机组说明,经过同意之后再携带登机。

八月 8, 2019 / by / in ,
掌握基本的救命小常识 真的很重要 图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碰到一些意外事件,但如果平时有学习自救知识,就不用害怕。掌握以下〝基本救命常识〞,其实真的很重要!


1、如果你在煮饭时,锅子着了火,你该怎么做?

错误:拿水去浇锅子。因为锅子里一定有着炒菜的油,如果你还拿水浇它,油会藉由水的面积迅速扩散至每个可能着火的表面,反而会使火势加重。

正确:拿盖子盖住火苗。因为这是油造成的火灾,只要迅速盖住火苗,让火没有氧气继续燃烧即可。

2、如果你身边突然布满浓烟,使你意识昏迷,呼吸困难该怎么做?

错误:转身就跑。依据一般人的正常身高标准,你在那个高度所吸到的空气几乎都布满了毒,浓烟还可能还会灼伤你的呼吸道,你可能还没逃出去,就先中毒昏迷了。

正确:马上跪下,再用爬的方式逃跑。这时你离地面越近越好,因为越下面的空气越新鲜,而且不会吸到有毒的浓烟,成功逃跑的机率很高。

3、如果飞机要紧急降落,你身旁有救生衣,你该怎么做?

错误:马上充气救生衣,然后穿上。飞机还没抵达地面时,穿上充气的救生衣会使你漂浮在天花板上,进而造成行动不便,逃跑困难。

正确:先将救生衣穿身上,等到有机会离开飞机,马上拉会让救生衣充气的线,即可成功逃离飞机。

4、搭乘飞机时,〝起飞前3分钟〞和〝降落前8分钟〞是关键时刻,要特别注意。

根据统计,发生空难的时段80%都是在这两个时段中,因此应该在这两个时段保持警觉性,并且想好紧急状况发生时〝自己该怎么做〞。

5、如果你在公众场所突然很不舒服,记住只能向一个人提出帮忙的请求。

因为根据心理研究发现,当你不舒服时向大家求助,反而会使责任分散,大家只敢站得远远的,反而没人敢上前帮助你。

但是如果你只向一个人提出请求的话,责任会集中到他身上,他会尽全力保护你安好(你如果怎么样的话,他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造成的)。

6、你如果被刀子或其他尖锐物深深地插入体内,千万不能马上将物品拔出,反而要让他继续插着!

因为只要把刀或其他尖锐物保持在伤口上,就能避免伤口大量出血,可以顺利撑到救护人员赶到为止。但是如果你将它马上拔出,可能救护人员还没赶到,你就因为大量出血而导致死亡。

四月 12, 2017 / by / in ,
前空姐告诉你飞机上普通人不知道的秘密

搭乘飞机几乎是每个人需要经历的事,人们对飞机上的安全、卫生等问题也很关注。最近,一名前航空公司员工撰文,透露了一些普通乘客不知道的飞机上的秘密。

前航空公司员工霍普(Alison Hope)17日在美国时尚网站Refinery29撰写了一篇文章,名为《6件航空公司不会告诉你的事》,包括一些关于搭乘飞机安全和卫生的内容。

霍普建议,飞机乘客尽量避免喝茶和咖啡,因为在飞机上的水来自水箱中储存的水,而水箱难以清洗,其中可能含有大量细菌,最好饮用瓶装水。此外,飞机餐也最好选择那些密封的有信誉品牌的食物。

飞机座位椅背上的折叠托盘一般用来放饮料、零食和笔记本电脑,但使用前最好先用抗菌纸巾擦拭,因为一些乘客可能利用折叠托盘来帮小孩换尿布,托盘上可能有不干净东西。霍普表示,航空公司对托盘的清理严谨度不如你想像的好,最好在使用托盘前用抗菌纸巾擦拭。

针对在坠机时,哪些飞机座位更能增加存活率的问题,霍普表示,分析显示,坐在机翼后段的乘客比坐在机翼前方的乘客拥有更多生存机会。但她也表示,如果去问业界人士,会有不一样的答案。飞机若从3万尺高空栽入大西洋,坐在飞机上任何位置生存的机会都没什么差别;如果坠机时是飞机后部先着地,那后面座位就更危险。

霍普也强调,坠机是非常非常罕见的事件,生存机会要看当时具体情况。

此外,她也表示,飞机本身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就像汽车一样,但如果不是严重问题,就会续留到下一次定期维修时再进行修复,但如果有可能影响飞航安全的维修问题,航空公司必定会不允许飞机飞行,安排对飞机进行维修。

三月 28, 2017 / by / in ,
记住!上飞机后一定要先做这8件事

1、清洁座位所属区域

关于机舱内隐藏大量细菌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微生物学家估计,飞机座位前面的小桌板表面,每平方吋有平均有2,155个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而机场卫生间内的门锁上,每平方吋只有70个菌落形成单位。

所以,需要随身带些消毒湿巾擦拭座位前面小桌板、前面座椅靠背上电视屏幕、遥控器、座位扶手和安全带锁扣等。总之,清洁所有在飞行途中可能触碰到的任何坚硬表面。

2、保持通风

当你和携带传染性病毒的人共处一个封闭空间时,被感染上病毒的可能性很大,比如在飞机上遇到突然有乘客罹患疾病的情况。结核病菌在距离两排座位之间就可以成功传播。

为了避免被感染,可以让座位上方的排气装置吹走病菌保护自己。设置通风装置到低或中等档次,让风直吹下来,如果你能感觉到大腿上有空气流动,就做对了。

3、找好离开飞机的最快路线

没有人希望飞机失事。但是,花点时间在精神上做准备,可以在最坏情况发生时增加生存机会。考虑一下你的座位和最近紧急出口之间的座位行数,如果飞机出现故障或进行紧急降落,你可能要在一片漆黑、烟雾缭绕的机舱里找到出路,这时候你是看不到出口的。

但如果事先就了解好自己座位距离出口之间有多少排座位的话,便可以较快找到出路。

如果在事故中飞机起火,只有约90秒时间离开机舱逃生。所以确保自己清楚地知道如何最快离开飞机的路径,是有备无患的好方法。

4、检查救生衣

尽管机组人员在每天的开始,会检查每个座位下的救生衣,但他们通常不会在航班之间再次检查。不幸的是,有些乘客居然会偷救生衣,所以在登机后立即检查自己座位下是否有救生衣,特别是在自己搭乘的飞机会飘洋过海的情况下。

5、准备好随身用的物品

考虑完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就要考虑如何令自己旅途舒服了。当找到座位后,把行李放到上面行李箱内之前,千万记着把旅途需要用到的物品事先拿下来,免得一路上起来坐下,从行李箱取东西。

6、戴上耳机

如果你不想在旅途中和邻座交谈,一坐下来就立即戴上耳机,这是一个普遍被认知的信号,即“请不要找我说话”。

即使你并不想听音乐,也要戴上耳机。

7、嚼口香糖

如果你的耳朵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会感到痛苦,可以嚼口香糖进行缓解。嚼口香糖可以帮助耳朵适应空气压力的变化,让你感觉好点。此外,也可以让你的口气清新。

8、确保椅背上的电视运作正常

如果你希望在飞机上观赏电影或其他娱乐节目,就先检查一下椅背上的电视屏幕是否工作正常。如果发现电视无法正常工作,可以要求乘务员更换座位。

三月 28, 2017 / by / in ,